今天是:

心理学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课堂 >> 心理学知识 >> 正文

我为什么会在意别人的看法?

编辑: bet365手机app下载    发布日期: 2016-01-08   来源:bet365手机app下载
▲ 不敢当众发言,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定,怕别人会笑话自己;
  
▲ 为了得到别人的肯定,常常迎合他人做自己并不喜欢的事……
  这样的你,也许早已感到纠结、疲累或迷茫,但总是不自觉地去在意别人的看法。事实上,这个问题与你对自身价值的评价方式密切相关。

一、自身评价的两种方式 
随着不断成长,人们会对自己逐渐有了更完整的认识和评价,如“我的性格是怎样的”、“我的爱好是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不同的人在对自身进行评价时,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一种人重视自我评价——根据自我真实的内在感受和经验来评价自己。 如:我非常喜欢漫画,而且也知道自己的画功很棒——于是我清楚自己是一个“有能力成为漫画家的人”。
  另一种人,则更依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用别人的评价标准来评价自己。  同样的例子:我的父母觉得看漫画、画漫画是“不务正业”、“耽误学习”——于是我也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好好学习的人”。

二、两种评价方式的形成途径
1、重视自我评价  
重视自我评价的人,父母会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尤其是在儿童阶段,不论孩子的行为表现如何,父母都相信孩子的内在潜能,尊重他们的选择,引导孩子学会爱自己、爱他人,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会更多通过自己真实的内在感受,了解、评价自己——“我真正想要什么”、“未来我是怎样的”,也会有选择地接受他人的评价和看法,但不会盲从和迎合。比如,喜欢漫画的孩子,在父母的支持下学习漫画,内心是快乐的,也会积极学习文化知识,这种心身的和谐统一,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
2、依赖他人评价  
然而,很多父母并不懂得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相反,他们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父母会用自己的价值标准来评价孩子——只有孩子符合自己的价值标准,才会给予关怀和赞许,如父母认为学漫画会耽误学习,孩子放弃学漫画才能得到关爱。渐渐地,孩子忽略、否定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而做一些让父母开心的事情。在这种有条件的爱中成长的孩子,可能会习惯性地把他人的评价放在首位,做什么事情都过分考虑别人的看法。长此以往,依赖他人的评价会使内心感到焦虑、空虚,真正的天性和自我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如何才能做到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生来都有积极的人生趋向,可以不断地成长、发展。只有摆脱“他人评价”的束缚,做到自我评价与真实的内在感受相一致,人们才能发展自己的全部潜能,成为自己理想的人。
  
1、与自己对话 
“吾日三省吾身”,我们不妨学着与自己对话,倾听自己的真实想法,了解自己内心的情绪和需求;肯定自己的优点,接受自身的不足;确立自己的价值和理想。  
2、信任自我评价  
没有谁会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你的能力和你的为人,就像土里深埋的种子,它能开出怎样的花朵,只有你自己最清楚。要相信自己的内在感受,它们所反映的自我评价,才是最真实、最有价值的。对自我的接纳和认同,可以让我们获得深层次的自信和满足感。
3、坦诚交流  
多与家人、同学或朋友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与想法,他们的看法可以作为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参考,但不必被他人看法所限制或动摇。在交流中你会发现,
自己内在的感受和体验是能够被他们所接纳和理解的,“成为自己”是安全的,也会让你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成就更好、更独立的自己。


罗杰斯说“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
愿你不必活在别人的眼中,勇敢做自己!
 

 
本文节选自微信公众号:张博士快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