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讨好别人,拖累自己,《爱是一种选择》教你如何摆脱不健康人际关系的权威书籍,畅销数百万册,全美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
一、内容简介
《爱是一种选择》帮助你认识拖累症的成因、运作方式、危害性,最后会带你从拖累症中得到康复。“爱是一种自由的选择,而不是强迫的义务。”你,是这样的人吗?想替别人扛责任——包括别人的感觉、想法、行动、选择、需求、幸福与人生目标。当别人有问题时,会莫名其妙地感到焦虑与负疚。当别人遇到问题时,会有一股难耐的冲动,连珠炮似的向人家提供一些建议或给一些自以为是的安慰。当你提供的帮助或者建议不被采纳时,怒气横生。设想别人需要你;当你的付出得不到回报时,怨气丛生。为了取悦别人而作践自己。只有在“给予”时,心中才觉得舒坦。受别人的恩惠时,充满负疚与不安。常会寻觅需要你的人,在他们那里,你才觉得自己有价值。如果你有以上特征,你,就是患了“拖累症”!
二、读书漫谈
这是一本关于“拖累症”的书。广义而言,拖累症(codependency)可以解释为对人、对行为、对事物的沉溺。拖累症是希望通过借由控制外在的人、事、物来控制内在的感情。对于拖累症者而言,“控制”就是他生活的全部重心。拖累症有十大特征:
1.拖累症者会受一种以上不可抗拒的强迫行为的驱使;
2.拖累症者受缚于原问题家庭而感痛苦;
3.拖累症者的自我评价以及成熟度通常很低;
4.拖累症者认定自己的快乐取决于他人;
5.拖累症者对他人有过度的责任感;
6.拖累症者跟伴侣或特定对象的关系,会因为依赖与独立之间的不稳定、缺乏平衡而受到破坏;
7.拖累症者擅于否认和压抑;
8.拖累症者对于他们无法改变的事感到忧心忡忡,而且会想尽办法去改变;
9.拖累症者的生活特别极端;
10.拖累症者会不断找寻生命中欠缺或失去的东西。
整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关于“储爱槽”(储存爱的地方)的论述。几年前,在一本《学习爱:青音和心理专家贾晓明关于恋爱心理的对话》中读到过这个词,觉得新颖却未深究。本书对“储爱槽”的论述全面而深刻,在分析拖累症时,一定会提到患者的“储爱槽”问题。我们每个人自出生之日起就有储爱槽,这时候的槽是空的。在与父母的互动中,储爱槽里的爱会慢慢发生变化。如果和父母的互动是良性的,从父母那儿能获得很多的爱,我们储爱槽里的爱就会越来越多。如果与父母的互动是恶性的,或是从小受虐待,不管是显性或是隐性的虐待,都会使储爱槽里的爱变少,或接近枯竭。当一个储爱槽里爱很少的孩子长大后,在和他人的人际互动中,特别是与爱人的互动中,就会拼命的想要爱,希望对方能注满自己的储爱槽。这就是为什么一段关系中,一方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另一方身上,而另一方会觉得这种关系令自己窒息,想要逃跑的原因。通常,我们会被和我们储爱槽容量差不多的人吸引。比如,一伙人在那跳舞,你会觉得有一个人特别顺眼。特别的例子,一见钟情,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一般来说,拖累症的人储爱槽容量会比较少或接近枯竭。
另一个令我有感触的论述是“告诉别人应该做什么,是极其容易的事,但是实际上帮助他们完成却是另一回事”,这句话对人对己都适用。在日常心理咨询过程中也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比如说一个对学业比较焦虑的学生,明明知道考试迫在眉睫,但还是没有办法把时间花在学习上。他知道要上课认真听讲,晚自习要好好作业,但是未必做得到。又比如,一个为情所困的学生,明明知道对方是一个不值得的人,自己应该要走出来,但依然希冀着对方可以回头,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许多时候,我们都极力地表明我要改变,可是当我们真正去触碰问题的核心,可以去做些什么的时候,又开始胆怯。“我这样做,真得很愚蠢啊”、“有必要这样做吗”、“应该没必要吧”很难付诸行动。或许这时候要想想,现在困扰我的事情真得那么困扰我吗?我真得非解决它不可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也许该好好思考为什么自己在迈出那一步上有那么多的困难。
联想到很大一部分来中心咨询的问题都是发展性问题,我把它们称之为“成长性疼痛”。自我成长的过程必定是痛苦的,人都有回避痛苦的本能。再者,成长也必定需要付出,不管是情感上还是时间上。不到一个关键时刻,没有多少人愿意将心底最最角落里的东西拿出来晒晒太阳。这可以说是一个趋避冲突,突破了这个坎,前面阳光更加明媚,但跨越这道坎时却会使人遍体鳞伤。不想突破者,除了一些心理上可以被大家接受的原因外,是否还有一些其它的想法呢?就像有的来访者说“我来做咨询,似乎并不能带来很即刻、很大的改变啊”,这种情况有点像现在比较流行“快餐”文化,追求快、效率。连吃个饭都无需出门,手机上点几下,自会有人给你按点送到。长期、缓慢的改变,我们不要。可是并没有那么即刻化的技术让我们立刻就有巨大的改变,如果有,这种改变也只可能是表层的,持续不了多长时间,然后再来一遍吗?可能情况更糟糕。所以,似乎勇敢一些,和问题长期作战的做法更有益处。
谈了很多,同学们可以读读此书,相信你也会有很多的思考和体会。
爱是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