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咨询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关于咨询 >> 咨询常识 >> 正文

由电影《禁闭岛》解读多重人格

编辑: bet365手机app下载    发布日期: 2016-02-29   来源:bet365手机app下载
一、《禁闭岛》剧情简介
《禁闭岛》改编自美国小说家Dennis Lehane的同名小说,由Martin Scorsese执导,Leonardo DiCaprio、Mark Ruffalo、Ben Kingsley等主演。该片于2010年2月19日在美国上映。故事发生在1954年,联邦执法官Teddy Daniels(Leonardo DiCaprio饰)和上级新派来的搭档Chuck(Mark Ruffalo饰)奉命上岛调查一桩囚犯失踪案,主管医生Cawley接待了他们并负责协助调查。而Teddy此行还有一个隐秘的目的:寻找让妻子葬身火海的凶手Andrew Laeddis。调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Teddy的推断:在这66名有档案的精神病罪犯外,还有一名编号67的人存在,但无论狱警还是医生或者其他病人,都对此矢口否认。
Teddy深信这个67号就是杀害他妻子的凶手Andrew Laeddis,而且这里一定有一个天大的阴谋。同伴Chuck提醒Teddy这个岛可能是政府的秘密试验所,而政府派Teddy来,是因为Teddy在遭受妻子惨死后遗留精神创伤,是他们最好的实验对象。Teddy予以否认,说来这里调查此案是他自己申请的,他怀疑导致自己妻子惨死的凶手就被人藏匿在这个岛上,事情变得扑朔迷离。Teddy在调查中偏头疼的症状越来越严重,经常出现幻觉和噩梦,参军时纳粹集中营的惨象不断闪现在他眼前,他发誓不再让纳粹的行径出现在这里。
在山崖一处隐秘的山洞,Teddy发现了失踪的女犯人Rachel,Rachel告诉他,她本来是这里的精神病医生,政府在这里进行惨无人道的活体实验,她无法接受事实,被其他人设计陷害,被当作“精神病人”看押起来,她才设计逃跑的。Rachel告诉Teddy,想解开这个秘密,就要去灯塔上,因为那里是这一切的根源。Teddy强忍着头疼和幻觉,潜到灯塔上,却发现只有一个看守,他打晕看守抢过枪冲上顶楼,却发现岛上的主管医生Cawley一直在等着他的到来,而灯塔上也没有任何进行人体试验的痕迹和证据,只有一间简陋的办公室。Cawley向Teddy说出了所有事情的原因,而他的搭档Chuck则解释说自己其实是Teddy这两年来的首席治疗师Lester Sheehm,令Teddy有如晴天霹雳般震惊。
原来这一切都是Teddy的梦,那个神秘的67号病人,Teddy一直怀疑的Andrew Laeddis,就是他自己。医生告诉Teddy,他的真名叫Andrew Laeddis,他妻子患有精神病,淹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Laeddis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开枪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并放火烧了自己的公寓。之后他自己也受到极大的精神创伤,在自我保护的潜意识中,他把三个孩子忘的一干二净,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Andrew Laeddis和那场记忆深刻的火灾,这个被创造出来的“Andrew Laeddis”被他设计成面带刀疤、波斯猫眼、十恶不赦的凶手;他自己则是一个退伍后从警,和妻子恩爱有加的模范丈夫“Teddy”,只有在他做梦和出现幻觉的时候,都是他原本的记忆。而这一切行为,都是Cawley医生为了医治Teddy的病症和配合他的意识而进行的一场角色扮演疗法,希望他能自己从中解脱出来,Cawley医生深信这种方法可以治愈大部分精神病人,Teddy(Andrew Laeddis)想反击Cawley医生的“陷害”,却发现自己越来越无力,越来越迷茫。Cawley医生告诉他,如果他还不能清醒过来,依旧认定自己是好人“Teddy”,那将不得不对他进行“道德性措施”,对他进行前脑叶白质切除术。这种外科手术目的在于让人失去记忆,失去直觉等等,简单来说就是成为一个傻子,没有痛苦,没有高兴。因为他自从来到这个岛上,几乎伤害了所有的护卫、医生和病人,他自己却一无所知。
二、由《禁闭岛》解读多重人格
1、人格和多重人格的概念
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一个人的人格是稳定的,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情境来查明这些稳定的行为方式。我们预期,今天活泼开朗的人,明天也是活泼开朗的。在工作中喜欢竞争的人,在体育运动中很可能也喜欢竞争。当我们说“这就是她干的事情”“他就是他”的时候,就是在承认这种人格上的稳定性。
多重人格: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碍。在《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中把多重人格界定为“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在一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一般来说,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阶段,内部的意识层中只有一种身份,称为主体人格。此时所有的感情、思想和言行都按照主体人格的方式活动,不显出另一个身份的痕迹。不定期,通常在受到精神刺激之后,可突然转变为另一完全不同的身份,一切情感、思想和言行按照后继人格的方式行事。这时,个体对过去的身份完全遗忘,仿佛从心理上换了一个人。从一种人格到另一种人格的转化通常是突然发生的,当后继的人格开始“执政”时,原先的主体人格刚开始是意识不到的,并且会忘记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从心理学的观点来说,这是种偏差行为,是患者本身从自己的人格中解离出来另一种人格,甚至是多重人格,其中每种人格有其个别的姓名、记忆、特质及行为方式,甚至连人格的性别意识都不同。通常在这种案例里原来的人格并不知晓另一人格的存在,而新出现的人格却对原来的人格有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例外。

2、多重人格的形成原因
通过研究显示,多重人格的形成原因多数与创伤经历有关,大体可分为两种:
(1)幼年时期遭受长期的暴力虐待、性侵害等,这些虐待是极为残酷的,带给儿童极大的身心伤害,而在被虐待期间或之后,儿童缺乏其他人的支援或爱护,这都造成个体人格成长的扭曲;
(2)个体受到剧烈的打击或压力,无法承受身体或心理上受到苦痛的折磨,但又无处可逃,只好在心灵上成长出另一种保护性、逃脱性、甚至暴力性的人格,作为面对痛苦的解决方法,这也有可能产生人格分裂的情形。
以Andrew为例,他是一位参加过二战的美军战士,二战以德国阵营的失败而告终,作为美军士兵,集中营里的经历对Andrew的人生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一方面,对于正义感极强的Andrew,那些成堆被冻死犹如雕塑一般的集中营俘虏们睁大了眼睛,好似无声地对他控诉,你来晚了,你没有保护好我们,都是你的错!另一方面,美军士兵包括他自己对已经投降的纳粹军官们的虐杀让他作呕,他认为那不是战争是屠杀。同时,自杀未遂的纳粹高官,躺在血污中想要拾起手枪结束痛苦,却被憎恨德军的Andrew将手枪踢到了一边。高官因痛苦而扭曲的模样深深印刻在了Andrew脑海里,让他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负罪感。在集中营里面的三件事在莱蒂斯的精神上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是第一创伤,是之后发生的所有事件的动机的根源。
Andrew同时也是三位孩子的父亲。1948年,二战结束,Andrew回到美国,担任了美国治安官一职,因为二战中受到的深深创伤,Andrew酗酒并对患有重度抑郁症的妻子疏于照顾、不闻不问,妻子为了引起Andrew的注意,放火烧了在城中的公寓,一家人搬到湖边小屋。 搬家后,Andrew仍然对妻子不闻不问,有天回家,Andrew发现妻子将三个孩子溺死在家旁的湖里。他悲痛欲绝失去理智,或者也是为了帮痛苦的妻子解脱,他开枪打中妻子的腹部导致妻子死亡,并放火烧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也精神失常,变成了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和极度错觉症的精神病患。精神分裂的Andrew,为了逃避现实中的痛苦经历,在精神中分裂出另一个自己,并孕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他将现实中自己的名字重新排列,为“新”的自己命名为Teddy,他幻想自己被指派到禁闭岛上查询一起精神病人失踪案,此病人名叫Rachel,曾手刃自己的三个孩子(实则是妻子嫁给他之前名字的重新排列,以及其妻子的经历结合体)。
3、多重人格的特点
一般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具有以下的特点:
(1)患者常会有失忆症或记忆断层,“遗失时间”等的现象出现,感到时间过的很快、甚至忘记自己曾做过什么;
(2)不同的人格有各自的年龄层,各自的性别,各自的价值观。每一种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记忆、行为、偏好,可以独立地与人相处;
(3)有一些人格知道其他人格的存在,有一些则各行其事;同时,至少有一、二个人格能够出面统合整个人的行为,称作“共存意识”,“记录者”,治疗师往往会尽快找出“记录者”,取得合作,以了解其他的人格;
(4)在不同人格之间的转换过程通常是突然且戏剧化的,因此病人常被人误以为在装病,甚是迷信这一点还会误认为是被不好的东西缠上。
以Andrew为例,被关押在岛上两年来,医护人员发现每次只要暴风雨即将来临,Andrew便会认为自己是Teddy,两年内他反复这个故事很多次,几乎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故事细节,只有他自己会像倒带一次次遗忘,一次次又重新开始。Andrew的人格只是分裂成两个(Andrew和Teddy),称之为双重人格。
事实上,有些个案具有两个以上的人格,甚至出现24重人格,如美国的Billy Milligan,1955年生于迈阿密。他于1977年因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犯下三宗强奸罪被警方逮捕。在审讯过程中,比利被诊断为罕见的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他亦因此被判无罪,案件受到高度关注。他的故事甚至被改编成小说(《二十四重人格》),拍成电影。因为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因为多重人格免除刑罚的重罪犯。1975年,比利因持械抢劫在俄亥俄州的黎巴嫩监狱服刑。比利於1977年初假释出狱,但是同年10月,他因涉嫌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强奸并抢劫了三个妇女而被捕,警方在受害人的车上找到了他的指纹,并且其中一名受害者在警局当场指认出强奸她的就是比利。比利作案时带有枪支,而警方在比利的住处搜出枪支,加上比利又是个假释犯人,检方决定起诉他犯有”三项抢劫罪,三项绑架罪,四项强奸罪”。在对比利进行辩护的过程中,比利接受了一个由Willis C. Driscoll博士制定的心理测试评估,这份评估结果认为比利患有精神分裂症。之后比利又接受了Dorothy Turner,一个来自俄亥俄州哥伦布市西南健康中心的精神病专家,对他进行进一步的心理评估,这次的评估结果显示比利患有多重人格疾患。在后来的法庭辩护中,辩护律师以”犯罪时比利神志不清,不能控制自己”为辩护理由为比利辩护,并传召了四个精神病医生,一个心理学家上庭为比利作证。法庭最终接纳了这个辩护,裁定比利无罪,但是必须接受强制精神疾病治疗。比利后来被辗转送到了一系列州立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但后来比利表示他在这些医院接受的治疗十分有限。在治疗的开始,医生发现了比利的10个人格。在后续治疗中,一名叫David Caul的精神病医生发现了另外的14个人格。经过医生的反复评估,发现他体内的分裂人格多达24个之多。
还有很多关于多重人格的影视作品,其中比较经典和出名的影片如下,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观看。
《搏击俱乐部》
《禁闭岛》
《机械师》
《美丽心灵》
《致命ID》
《黑天鹅》
《美国精神病人》
《精神病患者》
《闪灵》
《9号谋杀案》
由电影《禁闭岛》解读多重人格
电影《禁闭岛》
由电影《禁闭岛》解读多重人格
小说《24重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