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动画片以超高的频率出现于大众视线,小编身边的朋友们都在讨论它,甚至众多好友把微信头像也换成片中角色的照片。没错,它就是《疯狂动物城》。
《疯狂动物城》讲述了“愚蠢的兔子”与“狡猾的狐狸”,这两个生来就被“贴上标签”的动物成功逆袭自我人生,并超越自己的故事。作为小型动物的兔子朱迪,从小便有成为一名警察的梦想,所有人都告诉她“从来没有一只兔子能成为警察”,她的梦想受到了嘲笑。但朱迪生性乐观,越挫越勇,用自己的坚持和智慧打破了重重“标签”,实现了“我就是第一只成为警察的兔子”的梦想。而表面不羁的狐尼克曾经和朱迪一样,想要成为正直勇敢的童子军,改变世界,但却因为世俗对“狐狸”的偏见(刻板印象)而被贴上了“狡猾的”标签,于是,心灵受到伤害的他干脆把自己变成了别人心目中的模样。最后朱迪帮他撕掉了“标签”,让他找回了真正的自己。
一、什么是偏见
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通俗说来,偏见就是个体通过外界评价而对某个事物产生的刻板印象,常常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一)人际交往方面
1、偏见引起“以偏概全”
心理学家奥尔特曼和泰勒认为,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而偏见作为过度概括化的认知,让人际关系在定向阶段就遭受了考验。如《疯狂的动物城》中:兔子朱迪依凭自我见识与情感,在发布会上就公开发表了肉食动物是野蛮与危险的观点。
2、偏见导致“证实性偏见”
当我们讨厌某人时,会有意识地关注此人的各种负面消息,用以证明他确实不招人喜欢,这就是证实性偏见——倾向于寻找能支持我们观点的信息,而忽略可推翻我们观点的信息。
(二)自我认识方面
1、偏见产生“标签认识”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一个人被别人下了某种结论,就像商品被贴上了标签一样,会作出印象管理,按照标签所标定的去塑造自己,使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引起的,故称“标签效应”。心理学研究发现,在“标签效应”中,标签效应有好有坏,而偏见则导致消极的标签效应。如果贴的标签是负面的、消极的,通常会产生两种结果。
第一种是激将,让被贴标签的人觉得不公平而产生与所贴标签内容方向相反的行动, 但这需要被贴标签者独立性较强,能理解所贴的标签不是客观和公正的,比如兔朱迪。
第二种会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使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比如狐尼克小时候天真善良充满梦想,因为物种偏见而被动物城的居民认为狡猾、奸诈,在这种标签偏见下,最终成长为了小混混。
我们应该注意,在现实生活中,歧视性的眼光和态度也会迫使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向偏见所指的方向发生偏转。
2、偏见致使放弃努力
狐狸尼克因为儿时的经历——“习得性无助”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而在现实中,我们也常屈服于失败而停止努力。
1967年,一位名为马丁?塞里格曼的科学家开始电击狗的实验,试图扩展巴甫洛夫(研究让狗在听到铃铛响的时候分泌唾液)。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可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当我们多次经历过惨败后,慢慢地就会丧失控制感,认识到自己无处可逃,这时候即使给你提供逃离的机会,你也不会行动起来——即“习得性无助”。偏见正是如此。
二、如何克服偏见?
同学们,偏见作为刻板印象,虽有简化认知过程,提炼信息的作用,但偏见更多是负面的。为克服生活中对他人的偏见,可尝试以下几点:
1.避免先人为主,切勿道听途说,靠印象做出判断,对他人形成偏见;
2.避免"循环证实“,切勿无端找许多理由证实自己最初对他人的偏见判断是正确的;
3.增加直接接触,开诚布公地交谈,跨越敌意与不信任的心理障碍;
4.提高知识修养水平,知识修养水平越高,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越强,偏见也越少;
5.多去观察,不要轻易就下结论。
最后,小编要告诉大家
战胜他人偏见的终极法宝,
那便是你们自己强大而自信的内心!
疯狂动物城
《疯狂动物城》——面对偏见,证明自己还是验证他人?